鸟类辨向能力的秒密(鸟类是靠什么辨别方向的) -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在距今约1.5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鸟类。鸟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多数鸟类都具有超强的飞行能力和多样化的生活习性。其中,候鸟迁徙可谓是鸟类世界一大奇观。

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北极燕鸥会在出生六周后,成群地飞向遥远的南极浮冰区过冬。等到春天,北极燕鸥又会飞回北极圈附近。这一往一返的路程长达4万千米!

同北极燕鸥一样,许多候鸟的迁徙之路都是漫长的。那么鸟类究竟靠什么来辨别方向?它们是如何做到往返于几万千米而不迷路的呢?

对此,许多科学家都对鸟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有人以信鸽为例,指出部分鸟类是借助地球磁场来为自己辨别方向的;也有人认为太阳和星辰才是鸟类的导航仪。

但目前得到多数人认可的观点是:鸟类之所以能辨识方向,完全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鸟类的遗传基因里。

科学家们指出,史前时期的鸟类由于觅食比较困难,便不得不长途跋涉地寻找食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周期性的觅食旅行。这种觅食旅行经过世世代代的演化,使得鸟类的迁徙习性转化为了遗传密码,再由核糖核酸分子实现了代代相传的结果。因此,即使脱离父母的幼鸟,它们也能在没有成鸟的带领下,成功地飞到千里之外的营地过冬。

于是,有科学家曾将德国东部鹳鸟的蛋弄到了西部鹳鸟的窝巢里,并对两种鹳鸟的幼鸟进行标记,加以区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两种鹳鸟都会应季飞往埃及,但它们各自的路线并不相同,东部的鹳鸟会从地中海的末端绕过去,然后直达埃及;而西部的鹳鸟是从法国和西班牙的上空飞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最后顺着北非海岸飞到埃及,科学家想知道脱离父母的幼鸟,长大后会选择怎样的迁徙路线。结果是:在西部长大的东部鹳鸟,居然没有与养父母同行前往埃及,而是按照东部鹳鸟的迁徙路线进行的。由此可见,鹳鸟迁徙并不受长辈的影响,而是遗传基因赋予它们的本能。

众所周知,知识并不能进行遗传。也就是说,鸟类的定向识途知识根本不可能被编成遗传密码代代相传。那么,鸟类这种遗传的识途能力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对于学术界而言,恐怕依旧是很难解开的谜题。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鳗鱼丸子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