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员外是个什么职务? -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谢谢小秘书邀请。

员外又称员外郎,古代指正额以外的郎官,就是今天所说的“编制外”。

历史上不同的朝代,员外这一称呼所指的对象是不同的。

唐朝前,员外是作为官名存在。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初又置员外散骑侍郎。

南北朝时,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在官名上加员外。如散骑侍郎为员外郎,“入则规谏过失,出则骑马散从”,好象是皇帝顾问,还是个比较高贵的官儿。

隋朝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副职。

唐朝贞观时期之前,员外郎是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唐开元年间,唐明皇李隆基觉得此官职过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列为六品。

宋朝前期,六部官职中,各有员外郎一名,正七品。后来卖官帽子,卖出去上千个正员之外的“员外郎”,员外郎就逐渐演变成一种对富人的俗称了,它不是官位。如《水浒传》:她“结交此间一个大财主赵员外,养做外宅。”有钱人互相见面称员外,老百姓见了有钱人叫员外,天下到处都是员外郎。

明朝以后,员外郎就成为一种虚职或闲职,不再与科举有关,效仿宋朝,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造成了员外等同于富人的错觉。

清代六部中下设不同职能的清吏司,各司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从五品。

到了现代社会,员外这一称呼退出历史了,但仍存在些痕迹,而又说不清。如顾问、调研员、文史馆员、参事之类闲职。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掉相关部分]

69 赞 29评论 分享 举报 格桑梅朵侃篮筐 体育问答达人 04-14 23:43 关注

谢邀,古代的员外肯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县长啊,这是毫无疑问的,古代的官职大小都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去安排的,你要是能够讨他们的关心,说不定你就会获得其他什么东西,你手里下有好多人,生活条件肯定也是很不错的,


员外是由当时特地的社会偏见形成的,在广大的农村里,那些村庄的人都是需要一个管理者来去行驶他们的权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真的是太幼稚了,皇帝派你来这里,是需要你的才能去管理这里,去好好为人民服务去吧。



说来话长了。中国古代官员,也有正职和副职之分。正职一般都有各自的名称,如:司空、尚书、纳言、内史等。副职则可以统称为郎官。郎官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员外郎,一种是郎中。员外,也叫员外郎,起初就是官职,后来逐渐没有了实权,衍伸出其他的意思。


1.员外的历史。

员外郎,按照字面理解,就是正员以外的官员。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散骑这一官职,就是皇帝的近侍随从。没有什么具体的职责,就是皇帝外出的时候,骑马跟随,以备顾问。但是,东汉时期皇帝身边还有一拨人,平时就在身边伺候,叫做中常侍。这两个职位很相似。后来,中常侍势力太大,引发了不少权斗。


到三国时期,魏国曹丕把散骑和中常侍合二为一,称为散骑常侍。随着时代的发展,皇帝想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人手又不够。再说,伴君如伴虎,老当班不是累死,就是哪天皇上不高兴了给neng死。因此,就扩充了散骑常侍的编制,叫做员外散骑常侍。


隋文帝杨坚时期,参照《周礼》六官制度,进行了影响中国历史的官制改革,建立了三省六部。其中,尚书省最重要,六部都归尚书省。为了完成繁重的国事,在六部二十四司,各设置员外郎1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这时,就出现了员外郎一词,简称员外。员外,也就从一个形容词,变成了一个名词。


唐宋沿置,元朝曾废除,明清又沿置。与郎中统称郎官,皆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明清各部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三级司官,逐级晋升。清代除六部外,其他官署如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均设员外郎。


2.员外的没落。本来员外开始是皇帝身边的人,地位是十分显赫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员外的地位逐渐下降,从皇帝近侍下降到了六品官。再后来,真得慢慢变成“员额外”的人了。这主要是宋末,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官制的改革,员外逐渐成为一个闲职。朝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允许土豪富商花银子买官。买到官职以后,并没有实际到任,而是列为员外。员外和财富就联系在一起了。因此,很多富商,人们也称之为员外。比如:玉麒麟卢俊义,河北首富,时人称为卢员外。

员外,从最初的显贵,变成了富人的身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形成的。一个名称,都有一个漫长的历史。由此可见,中国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e路狂飙e路狂飙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