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动人心弦的爱情经历并不会为一个哲学家带来声望,但这却没能影响他们那别具一格的浪漫。今天知社为大家整理的几位哲学家,或多或少都曾为情所陷,但他们对爱情的见解却独具只眼。
1伯特兰·罗素 bertrand russell
罗素伯爵三世以分析哲学家的身份闻名于世,他在现代爱情上的超前观点(比如他对同性恋权利的支持)曾遭受到舆论的猛烈攻击。以至于当他在《婚姻与道德》(1929)一书中阐述相关主张时,他因此丢掉了工作。他先后有过四次婚姻经历,当他和第一任妻子分居时,他还有过无数的风流韵事。他认为婚姻是一个绝佳的制度,但它们不应受维多利亚时代那些陈腐规范的制约。他也毕生主张着同性恋权利、自由恋爱等新颖的爱情观念,一直到他逝世。
罗素
“畏惧爱情就是畏惧生命,而畏惧生命的人,离死亡已不远了。”——《婚姻与道德》
2贝尔·胡克斯 bell hooks
在先后与几任男友分手之后,这位美国的作家、女权主义哲学家意识到:还没有一本适当的爱情文本能够教会他们如何去挽救这些关系。因此,就像任何一位优秀的作家一样,她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在《关于爱的一切:新视野》(2000)一书中,她主张:由于“爱”这个词的滥用,它本身在现代社会的定位被大大弱化。从“爱是行动”这一核心理念出发,她提出了一些方法来革新我们的现代爱情观,并扫除对它造成阻碍的因素。她激动地指出有两个问题尤其需要注意,即男女之间的权力差异以及人们对于他们各自应当如何开展恋情的板刻意见。
胡克斯(右)与艾玛·沃森
“对于独身与无人宠爱的恐惧,令所有种族的女性都屈从于性别歧视与性别压迫。” ——《难道我不是女人吗》(1981)
3a.j. 艾耶尔 a.j. ayer
艾耶尔是英国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在牛津大学担任韦克汉姆逻辑学教授。他先后结过四次婚,第三任妻子的去世令他悲痛不已,伤心之余,他与第二任妻子alberta wells再结连理,但在一年之后便与世长辞了。他另外还有几起露水情缘,并且至少孕有一名私生女。
尽管情史甚繁,他却对浪漫行为持有自己的底线。在一次聚会上,他看到重量级拳王迈克·泰森正在骚扰一名女士,这位已经77岁的哲学家毅然挡在拳王泰森的面前,保护女子得以脱身。泰森冲他吼道:你他妈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世界重量级冠军,拳王迈克·泰森。老哲学家则面不改色地吼了回去:你他妈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前 · 牛津大学 · 维克汉姆逻辑学教授 a·j艾耶尔!
艾耶尔
“即使是逻辑实证主义者,也依然是情场好手。”——kenneth tynan在其个人简介中引用道
4让-保罗·萨特 jean-paul sartre
萨特是最负盛名的存在主义者之一。他也是著名女性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精神伴侣,他们分分合合地维持了一段长达五十年的开放关系。他与他的许多信徒都曾有染,这些昙花一现的恋人往往比他年轻得多,他也因此颇受世人指摘。尽管未曾结婚,但他对波伏娃的喜爱却是显而易见的。即便在他行将就木之时,他依然表示,与波伏娃相识如此之久是他毕生之幸。
萨特
“当你刚开始一段恋情时,它真的很像一份工作,你必须精力充沛、勉力奉献、义无反顾。在感情萌生的阶段,你甚至会经历这么一个时刻——就好似你须得舍身越过一个断崖,一旦你停下来思索,你便会畏葸不前。”——《恶心》(1938)
5西蒙娜·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
作为萨特的长期伙伴,西蒙娜·德·波伏娃本身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她的风流际遇与萨特几乎不分伯仲,而面对舆论对她的种种非议,她用女权主义的观点捍卫着自己的行为。然而,她也的确因为诱惑学生而被吊销了教师执照。她认为恋爱、调情乃至于婚姻等许多方面其实都在贬低女性,为了纠正这个问题,她坚持在自己的生活中贯彻着自己的爱情观。
不知是第几次,她与萨特再度陷入热恋,而彼时她还戴着情人nelson algren送给她的戒指。
波伏娃(右)与萨特
“人们说我拒绝给女人本性和爱情赋予任何价值,但实际并非如此,我只是要求女性应该坦率而自由地体验它们,而非像她们通常所做的那样,把爱情当作借以栖身的避难所。当她们内心的情感枯竭时,她们只会发现自己已经被深深囚禁在了这个避难所。他们指责我鼓励性滥交,但我却从未向任何人建议随时随地地跟别人睡觉。”——《环境的力量·卷三》(1963)
6索伦森·克尔凯郭尔 soren kierkegaard
这也许是本榜单上最凄婉的爱情故事。克尔凯郭尔疯狂地迷恋上了一位名叫雷丁·奥尔森的年轻女郎,而对方也同样地爱他。他向她求婚,但仅在一个月之后就撕毁了婚约,并且退还了她的订婚戒指。两人都因克尔凯郭尔的行为深受伤害,女方威胁他要自杀,而克尔凯郭尔自己也因悔约哀痛欲绝。
人们推测,克尔凯郭尔悔约的动机来源于此:他认为自己在成为一个优秀的丈夫的同时,不可能再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和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坚信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克尔凯郭尔,在这个万分痛苦的抉择中倒向了后者。这种想法充满了对生命之不可得的焦虑,那悲伤的爱情经历则深刻地影响到了他余生的创作。而他也注定为他的选择悔恨终生。
克尔凯郭尔肖像
“结婚,你会后悔; 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怎样选择,终究都是悔恨……” ——《或》(1843年)
7亚瑟·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尽管叔本华对禁欲的生活方式大加赞赏,但他实际上却不遗余力地追求着体面的社交生活与爱情经历。虽然他于前者还是多少获得了一些成功,但就后者来说,他却是相当不幸的。叔本华对爱情的态度相当积极,认为它是促成人类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他在有关“生命意志”的作品里的这些观点也成为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先驱。可尽管他对爱情持有这样的积极态度,但他依然找到了理由对其抱以悲观——他认为,大多数人都只会遇上糟糕的配偶,为成群的子女所累,并且总是以悲剧收场。
叔本华肖像
“所有的爱情诡计,无论它是可悲还是可笑,它的最终目的都比人类生活中的其他目标更为重要。” ——叔本华
8奥修·拉杰尼西 osho rajneesh
这位来自印度的宗教领袖在他的一生中曾引发过不小的争议。与大多数倾向于独身主义的宗教人士相反,拉杰尼西主张对性采取更加放任的态度,并以此作为克服性欲的途径之一。与前文提到的伯特兰·罗素一样,他指出性压抑反而会造成一个迷恋性的社会。但如果人一旦受到满足并超越了这个欲望,他们就可以真正地把注意力放在普世情感上。
拉杰尼西
“没有人能教会你爱。要爱,你必须在你的存在中发现自身,而要达到这一点,提升意识境界是不二法门。当爱情来临时,根本没有责任的事。你做这一切,仅是因你乐于为你的爱人付出而已。“ ——《真理,意识,喜乐》(1988)
9尼采 nietzsche
尼采是少数人们耳熟能详的哲学家之一。然而,我们却很少关注他那不成功的爱情经历。他曾向同一个女人卢梭·索洛梅求婚三次,而她的拒绝令他崩溃。此后,除了对妻子格瓦纳表示偶尔的爱意,他不再对索洛梅展开追求。然而,他后来指出,在所有结了婚的哲学家中,只有苏格拉底真正有所造诣。这也成为了他反对哲学家结婚的重要的论据。
在神智清醒的时候,大多数时间尼采是独自生活。但他也承认婚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体面的选择,只是他质疑婚姻的运转方式。在“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一书中,他提出一系列的婚姻对男人更有利,而他对女性的立场(令人担忧的性别歧视)则表明他似乎支持女性拥有婚姻和家庭生活。
尼采
“不幸婚姻的罪魁祸首不是爱的匮乏,而是友谊的缺失。” ——《善恶的彼岸》(1886)
克尔凯郭尔:是爱引发了所有的苦难
0 1
我真正缺乏的是要我自己明白,我应该做什么,而非我应该知道什么,尽管知识显然应该先于行动。重要的是寻找到我目标,明确神意真正希望我所做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真理,一种为我的真理,找到那种我将为之生,为之死的观念。而当一个人找到了这样的真理的时候,这真理只为那个具体的人存在,这人也获得了内在的经验。
2
什么是忧郁?忧郁就是精神性的歇斯底里。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个瞬间,当此之时,直接性成熟了,精神要求一种更高的形式,其中精神把自身视为是精神。作为直接性的精神而存在的人是与整个世俗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现在,精神将使自身从那种疏离状态中走出来,精神将在自身当中明白自己;他的任何将会在其永恒有效性内对自身所有的意识。假如这一切从未发生,运动就会中止,它将被阻止,而忧郁也由此介入。人们可以做很多事以试图忘掉它,人们可以工作,但忧郁仍然在那里!(《非此即彼》)
3
那个永恒地拥有自身的人,他来到这个世界既不太早也不太晚;那个居于其永恒中的人,他将会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意义。(《非此即彼》)
4
绝望:人不愿意成为自己。(《致死之疾病》)
5
每个人自己就是中心,整个世界只以他为中心,因为人的自我认识是一种神的认识。苏格拉底就是这样理解他与单一者的关系,带着同样的谦卑和骄傲,由此,苏格拉底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冷静成为他自己。
6
如今的牧师只比教堂执事大一点儿,任何他人都是权威,所有的差异和权威都在某种具有共性的疯狂中、或者说在同甘共苦中被调和了。在无人真正拥有权威、无人能够以此方式令他受益、或者真正能够把被保护者带走的情况下,别的方式反而会更成功。因为有一点是确定的,当一个傻瓜自己走开之时,他会带上其他很多人。
7
因为我自己的谬误只有我自己才能发现;只有当我自己发现它的时候,它才被发现,就算在此前全世界都知道也不算数。
8
因为那种向后看的东西就是悔悟,而且正因为如此,悔悟才加快步伐向它前面的东西跑去。
9
总之,你就只生我气好了,也可以生所有那些假装想出这个方案人的气,但正因为如此,你就不必生这个思想的气了。
10
真正的不幸不在于相爱的双方无法互相拥有,而在于他们无法互相理解。
11
当爱情使平等的双方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爱情是喜气洋洋的;但是当爱情使不平等的双方变得平等的时候,这爱情则是大获全胜的。
12
人心追求的常常是权力,他们的思想不停地奔向那里,仿佛那样一来一切都会变得清晰可解,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天堂不仅有喜,而且还有忧。
13
于是神立足于世间,带着他全能的爱而像最低下的人一样。他知道,学生即谬误——假如他犯了错,假如他坠落并且丧失了他的坦然和自信!用一个全能的“要有……”来负载天和地,只要有一丁点的时间未能到场,所有这一切都会一齐沉沦下去。而若与负载着人类的愤慨的那种可能性相比——当他出于爱而成为人类的拯救者之时,这一点却又是何等的轻松!
14
对于爱而言,任何其他的显现都是假象,因为它要首先使学生发生变化(可爱不是要去改变被爱的一方,而是要改变自己),并且为其掩盖而不使他不不知道——这一切是必要的;要么肤浅地保持那种无知的状态,认为所有的理解都是幻像(异教徒的谬论)。
15
假如有一次他伸手来而他的要求应验了,而我因此更好地理解了他,或者加倍地爱他,那我可能会看到他在为我哭泣,并且听到他说:你这样做只会不忠实于我,会使爱萌生痛苦;你爱的只是创造奇迹的全能者,而非自身降于与你同等地位的人。
16
是爱引发了所有的苦难,因为神并不嫉妒他自己,相反,在爱之中他愿于最低下的人平起平坐。
▌哲学家的自负
理想国的蓝图=
柏拉图的奥秘,
在此享受人类堕落之前
所能享受到的幸福和欢愉……
哲学是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格式塔。
哲学为人类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哲学向人类提供简洁而有效的世界图像和认识基础。
哲学就是帮助你调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的学问,就是改变你自身、而不是改变你的环境的学问。
喜欢哲学的朋友,小编推荐这六本经典哲学著作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开创了非理主义性哲学的先河)说:人生的两大苦——物质匮乏,精神空虚。其作品也被选为高中生必读经典书目。
哲学的用处恰恰就在于使我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直接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的快乐和幸福。当别人由于环境的限制而苦恼时,你却会因为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在精神上感到豁达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