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朗读者》:一部爱情的影片 -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爱情也许是人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回忆。和爱人的一次牵手,一次轻吻,一个游戏,都能让人在甜蜜的环境里感受呵护。

但如果你爱的是一个身份不明的人,甚至是一个将要在法庭上接受审判的罪犯,你又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同来欣赏一部高分影片——《朗读者》

朗读者

《朗读者》于2008年在纽约首映,其顺利地拿到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提名、第66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剧情片提名、第22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

其中,大家熟知的凯特·温丝莱特也凭借该部影片成功问鼎第8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电影导演史蒂芬·戴德利

在《泰坦尼克号》中广受大众熟知的凯特·温丝莱特

影片当中,曾凭借《英国病人》荣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拉尔夫·费因斯的参与,让整部影片增添了不少颜值光芒。

拉尔夫·费因斯

男主角少年时的形象,由90后的德国演员·克劳斯扮演。年轻力量的加入也使得整部影片的受众更为宽广。

大卫·克劳斯

【故事梗概】

影片以插叙的手法,从成年主人公的视角叙述了自己年轻时一段跨越年龄的秘密恋情。

15岁的少年米夏·伯格在一场大雨中偶遇了36岁的神秘女售票员汉娜,15岁的少年被这样一位女性所吸引,他下课后放弃和同学的聚会与汉娜在家中欢愉、他把自己的集邮册买掉换取和汉娜游玩的经费,他给汉娜读诗,他一想到汉娜就疯狂,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纯真而美好。直到有一天汉娜的不告而别,让这个15岁的少年陷入迷茫与失落。

汉娜

一转眼已经过去8年,原先还稚嫩的伯格已经成为了法律学校的实习生。虽然二战已经过去,但是对战犯的审判依旧在进行。伯格在一次和老师的实习经历中,偶然发现了自己曾经爱过的汉娜竟然是一名在二战当中杀害300条犹太性命的罪人。以往的经历一点点在伯格的脑海里呈现,那些曾经汉娜含含糊糊敷衍过去的事实,也在法庭上逐渐清晰。可是伯格放不下自己对汉娜的那一份感情,在汉娜在法庭上遭受审判后依旧把曾经汉娜爱读的诗刻在磁带上给汉娜送去。

二十年的牢狱,汉娜终于能够走出牢房。而在这二十年里,和汉娜保持联系的,只有那个一直爱着她的少年——伯格。伯格在得知汉娜将要出狱的消息后,亲自去到了监狱和汉娜见面,为汉娜提供了出狱后的工作住所。就是这样的一次见面,汉娜在即将要出狱的时刻上吊自杀,他留给伯格的,只有一封简单的信件。这让伯格再一次陷入了痛苦的分别。

【影片背景】

影片改编自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所创作的小说《朗读者》,又译为《生死朗读》,这是第一本登上《纽约时代》畅销书排行榜冠军的德国小说。作者以米夏·伯格为主人公发展故事的主线,让一个15岁的少年爱上36岁的女售票员,这样的故事剧情本身没有太多的可读性,但是加上了二战后关于战犯审判的背景,再赋予汉娜以罪犯的身份,无不将这部小说的内容和立意推向一个高潮。

电影导演史蒂芬·戴德利

电影导演史蒂芬·戴德利曾执导以1984年英国矿业工人大罢工为背景的剧情片《跳出我天地》,并凭借此部人生中第一部剧情片,拿到第73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史蒂芬·戴德利对于故事背景的掌握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别具一格,长短镜头的交替使用,明暗两处的故事画面,都使得他的电影充满着对人性的细腻解读与深刻反思。在这部以二战一个错杂的故事背景下,史蒂芬·戴德利更是发挥了他的专长,将人性刻画的入木三分。

【手法分析】

1.镜头刻画

特点一:大刀阔斧,干净利落

故事以回忆性的叙事开篇,赋予了影片深重的历史感。在镜头的选取上,利用成年后伯格看列车,过度到少年时坐在列车上的伯格,使得影片的发展流畅而自然。没有多余的叙事,没有冗杂的刻画,每一帧一秒都让人不敢错过,开头大刀阔斧式的叙事风格也避免了这类回忆性影片沦落俗套。从为爱人准备早餐,到与爱人的对话,镜头的转换迅速而利落,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镜头干净

特点二:视点镜头的建立

在汉娜上庭接受审判的情节里,汉娜作为罪犯,在正面的镜头并非是以俯视的审判角度开展,而大多以客观镜头的角度开展。在审判的高潮部分,更是给了汉娜一个仰视的主观镜头,一是凸显作为文盲的汉娜在面对法官需要自己笔记时的紧张的面部表情,二是在刻画汉娜时,从二战罪犯审判是否足够公正的历史主体上给汉娜一个怜悯关怀。

客观的刻画

仰视的镜头

在给庭上听审的伯格镜头时,大多是小心的、偷窥式的,以此来充分表现伯格在面对情人是罪犯这一事实上不接受的情绪特征。

偷窥式的镜头

2.视觉构图

(1)在环境背景的构造下,影片下了足够的功夫

在伯格第一次进入汉娜的家里时,一个过肩镜头恰如其分地陈述的了汉娜的生活环境——混乱的家庭摆设、昏暗的家庭氛围,这与伯格的家庭环境毫不相同,两者的强烈给汉娜的真实身份蒙上了一层面纱——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中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汉娜的家

伯格的家

在伯格与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之中,镜头给出的是一个阶梯状的教室,由下至上地铺满整个镜头,深色的木质座椅给人法律的尊严。这样的构图方式,使得关于案件的讨论更具有法律的威严,也同时使得汉娜的案件充满着客观制裁的意味。

威严的阶梯教室

(2)在色彩的运用上准确而恰当

开篇回忆自我时,影片的色调深沉,贴合着在雨中少年伯格伤心而孤独的情绪。

雨中的伯格

再一次来到汉娜家感谢时,伯格的内心充满着对汉娜的不言之爱,画面的色调与之前完全相反。

满怀爱意的伯格

在汉娜遭遇审判时,给出的是客观而威严的色调。

法庭审判

在牢狱里的汉娜,心冷若铁,影片的色调也完全改用冷色来衬托汉娜的情绪。

监狱

(3)在音乐的配用上恰到好处

美国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一书中,描述了电影中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是作为一种心理对称介入的,目的是给观众提供一种元素帮助他们去理解影片段落中所具有的那种与人有关的音调。”

开头的一顿早餐,背景是一段舒缓的音乐,应和着画面的宁静和深邃,烘托出一种回忆前的宁静与自然。

在教堂里合唱的童声让汉娜泪流满面,充分地和教堂的环境所契合,汉娜内心的愧疚与自责毫无防备地流露了出来。

教堂里的汉娜

3.细节鉴赏

影片当中汉娜对于伯格的感情成为了贯穿影片的一条主线。

汉娜在伯格的人生中扮演的角色之重要,在于其初恋的角色。为什么伯格会放弃自己身边美貌的同龄女生而去寻找比他年龄大两倍之余的汉娜?伯格在房门前偷看汉娜换丝袜的场景,没有给汉娜太多性感的描绘,甚至有些僵硬和死板。但是初恋的感觉,和汉娜不辞而别的惊讶,让伯格在人生的道路上难以忘怀这位为其奉献出人生第一次的女人。

在上文也曾提到,汉娜是文盲,这个事实也就解释了她为什么和伯格在一起时,自己不看书而是让伯格为自己读书。同时,也给他们两人在点菜时汉娜慌张的神情做了注脚。

点菜时因为不识字而慌张的汉娜

但是大家也许也心生疑惑,承认自己文盲的身份,以此在法庭上解释自己的罪责不应该十分简单吗?为何汉娜在面对法庭的指认时,宁可隐藏自己文盲的事实担下罪责也不愿意为自己开脱呢?

这也许是影片给我们留下的思考题。

也许在二战时期德国大幅度消灭文盲的时代背景下,汉娜的文盲身份成为了她一生当中的污点,不识字实际上是在暗示德国在大幅度发展军事力量的同时,忘却了国民文化的教育,同时也是对二战牺牲和平与文明,点燃种族战火的批判。

对于汉娜而言,在法庭上耿直而木讷的言论,是她接受罪名的原因。在二战的背景下,如果汉娜没有遵循关押的职责,她将面临的也是法律的制裁。面对当下法律的制裁,也透露了在处理二战战犯遗留问题上的冲突。这归根结底是一场道德与法律的战斗,同时也是暴露人性的不同面——超越了法律的道义要是在法律面前无效时,后人又是否能评判当时遵循法律者的罪过。看哪电影网

审判

汉娜只不过是那类战犯人群中的缩影,她所折射,是法律的更迭,道德的冲突,这正是影片的精华所在。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e路狂飙e路狂飙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