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警惕,自己的隐私是否会被暴露,而大数据时代下的“事实”证明:在大数据时代,只要有人想,我们的隐私就像是在“裸奔”!
此前成都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孩,只因确诊了新冠疫情,不仅信息被披露,家人也遭遇了无情的“网暴”,随后官方也对此做出了行动,对于泄露信息的人做出处罚,但是这次信息泄露,已经不是第一起案例了。
12月5日,2020凤凰网财经峰会召开,而此次峰会上就提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大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资产,所有权归谁?
相信这个问题不仅是杨凯生想问,千千万万的网友们同样也想得到答案,大数据带来便捷是不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把全国人的隐私当做奠基石来“践踏”。
还记得数年前,成都一位女司机因为变道被暴打,当时不仅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更是引发了全民的议论,舆论的起初女司机因为被暴打而广受大众的同情,但是当事情发酵到一定程度,这位女司机的信息被全网“传阅”之后,剧情随即大反转。
被打女司机的个人信息被“人肉”,随后身份证、生活照以及违章记录,甚至还有开房记录全部被曝光,而此次人肉事件中,女司机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从被暴打到被“人肉”,没有一件事情是她想接受的,但是网友们不顾道德的“人肉”别人,难道就不是违法吗?
还记得2012年横空出世的一部电影《搜索》,高圆圆正是此片的女主角,而影片全程只表达了一个主题:人肉搜索!女主角只因为一次公交车上没有让座,便被全国的网民“人肉搜索”,电影虽然是虚构,但是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其实我们并不少见。
就拿此次被“网曝”的成都女孩来说,不管是否确诊,她的信息都不应该由网友来公布,即便是官方,也没有权利公布一名素人的所有隐私信息。而网友们的评论中,充斥着“不检点”“外围”等侮辱性词汇。
在这一次的凤凰网财经峰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做出发言:“目前,各国法律似乎还没有准确界定,数据财产权益的归属,而现实情况却是,大型客科技公司拥有这些数据的控制权。”
“数据过度采集”,这已经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所存在的隐患了,而是整个社会中大多数科技、互联网公司,都存在的通病。客户、消费者的隐私和数据,一秒钟之内就被数据库采集完成,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没有了“隐私”可言。
虽然官方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类似于《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等,但是从此次确诊女生消息被网曝可以看出,这些法律对于平台的制约仍旧有限,而我们普通人要做的,除了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之外,还要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不法平台以及不法分子泄露个人信息的处罚。大数据带来便捷,不应当将大家的“隐私泄露”当做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