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追逐,玩家遍地……过去几年,火锅食材赛道可以说是热闹非凡。然而近期,多条迹象表明,火锅食材超市已经开始衰败。纷纷开始转型,有的开始搞社区团购,有的卖起了茶饮、生鲜、冰激淋..……
最近,火锅食材超市的领头羊“锅圈食汇”开始买起了生鲜,冻品先生”也开始销售预制菜肴、冰激凌。“懒熊”推出了“精选明星菜”,开始售卖预制菜了;“尚捞汇”也在店里增加了现捞卤味熟食,“涮便利”也陆续增加了茶饮、冰淇淋等产品,“烟火客”也开始卖烤肉了……
种种现象表明,目前诸多火锅食材超市,除了卖火锅食材外,都开始不断摸索“跨界”了:店里已经不再局限在火锅食材品类,都在尝试扩充和食材销售品类,有的跨度小一点,比如说卖各类预制菜和半成品,也有跨界比较大,比如卖冰淇淋、卖茶饮,甚至搞社区团购。
火锅食材超市纷纷转型的原因就是火锅食材超市的生意没有之前那么好了。2020年因为疫情催生了在家吃火锅的消费需求,所以2020年火锅食材超市火了一把,兴于疫情的火锅食材超市随着疫情的好转,消费需求大幅减少。可是从风靡全国到全线退场,火锅食材超市除了消费需求减少,还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 入局者鱼龙混杂,食材品质没保障
对于顾客而言,火锅好不好吃关键就在于锅底和食材,这就要求火锅食材超市的产品质量一定要过硬。可事实是,大部分火锅食材超市的产品品质都很差。
而食材品质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火锅食材的入局者鱼龙混杂。许多品牌只是想趁机捞一把快钱,完全不顾产品品质。长期下来,市场就被破坏了。
2. 性价比下滑,对消费者失去吸引力
当初,火锅食材超市凭借着“高性价比”快速打开了市场,可事实是,所谓的高性价比已经慢慢在下滑。火锅食材超市的菜品虽然单价看着便宜,但是都是小分量,一餐核算下来人均也不低。
3. 食材不全、拆洗麻烦,顾客体验差
让顾客“一站式”买齐食材在家吃火锅,可是对顾客来讲,自己买食材回家吃火锅的体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首先是食材不齐全。火锅食材超市里面的食材大多是预包装的,以冷冻品居多,许多讲求新鲜的食材压根就没办法提供给顾客。
4. “家庭火锅”,既不高频也不刚需
除了入局者鱼龙混杂、产品种类不齐全,火锅食材超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它既不刚需也不高频。
食材超市切入的是“家庭火锅”场景,可是消费者在家里吃火锅的场景很少。
即使不停地增加产品种类,也没办法改变自己“不高频也不刚需”的特性。
曾经,火锅食材超市是众多巨头和玩家争相进入的赛道,堪称万人追捧。火锅食材超市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候了。
但如何转型,包括行业领军的锅圈也是一脸“懵圈”,目前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之中。最好的模式,是在火锅食材超市增加高频刚需的产品,来满足或弥补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不足或短板。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世界里,任何商业模式要想跑得长久,还是得自身实力过硬。
菜市场可以天天人满为患,但火锅食材超市永远不会出现人挤人的场景。当然,搞促销除外。但搞促销,就注定了是赔钱赚吆喝,经常搞,也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此,火锅食材超市切入的“家庭火锅”场景,从一开始就错了。“不高频也不刚需”,试问怎么能赚到消费者的钱?
作为中国餐饮市场占比第一的细分品类,火锅历来就广受消费者喜爱。《2019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火锅业实现收入8757亿元,占全国餐饮业收入的20.5%。再加上火锅自带社交属性,沸腾的锅里翻滚着食客心里道不尽的话,这也让火锅成为了餐饮行业中的一匹黑马,异军突起。
但很多人没有搞清楚,火锅店≠火锅食材超市;火锅店火爆,不代表火锅食材超市会火爆。它们只是一个娘的孩子,各有属性和特点,不能等同视之。
从去年的万人追捧,到今年的少有问津,火锅食材超市的尴尬,就体现了一种创业的盲目性:不了解百姓需求就一窝蜂上马。
投资者喜欢吃火锅,不代表百姓就喜欢;开店者喜欢吃火锅,不代表百姓喜欢吃……
即使已经证实了百姓大部分愿意吃,也不一定能赚到钱。上面提到的根源性的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海市蜃楼。
行业专家的分析和数据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当做经商的“锦囊”。
连全国开出5000家店锅圈,都“破圈”在生鲜电商找出路了,你还相信单纯的火锅食材超市,能独自撑起一片蓝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