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折腾的人,放暑假大家都选择回家的时候,我就会拿着平时兼职和攒下来的钱四处“穷游”,自己一个人当背包客去过西藏,也为了省钱晚上睡过机场。
毕业那年我舍不得离开北京,因为自己就很喜欢旅行,喜欢探索城市特别的内核,所以我和两个北京的迷妹走遍了平常最爱的小胡同,花了5万块租到了一个我们都满意的院子。
这里面有四间房,除了留一间自己住,我们选择了其中三间,把它设计成了三种风格,开了一间民宿,在airbnb(爱彼迎)上线了。
做民宿房东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能够接触到许多不同的人。
为了让游客的北京之旅体验感更好,我们会邀请客人一起做一顿晚餐,一起坐在客厅的壁炉旁看电影,或者一起出门探索周边的胡同。
大家经常会问我们去哪儿才能感受到最地道的北京?
有没有游客少又好玩儿的地方?
凭着我们对北京的了解,我们经常会打开话匣,像倒豆子一样把压箱底的“宝贝”告诉客人。
玩完回家的时候,他们总是特别开心。
“那为什么不自己先把这些宣传出去呢?”心底里突然出现了这种声音。
于是我开始做起了号,不仅分享我们民宿里面发生的故事,也会给大家分享一些北京有趣的地方,甚至偶尔举办线下茶话会,邀请不同行业的朋友来做分享。
表面上看这样的生活让人非常羡慕,可减掉房租水电,到手里的收入再分成三份,每个月只能分到两千多块,根本就不够我们好好生活。
慢慢地两个朋友的重心都回到了他们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只剩我自己一直在全职打理这边的工作。
这时我心里萌生了另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自己擅长的事做得更好呢?
帮客人定制一场属于他们自己的旅行,脱离无意义的打卡,找一个最了解这个城市的朋友带路,感受当地最普通的生活,不是更好吗?
和朋友们抽时间一起聊了之后,研究好了方案,我自己拿上行李出发去实地考察了。
我们的号断更了一个月,许多人在后台留言,问我们怎么了,但我一直没有回复,只想留个最大的惊喜给大家。
这一个月我在云南体验到了最有滋味的旅行。
在村落的工作室里自己扎染了一条围巾,手也跟着变成了蓝色;
徒步哈巴雪山,途中休息的小木屋里用纸杯冲的速溶咖啡格外香浓;
探访古村落,欣赏老人们民间乐队的表演;
到藏族朋友家亲自做酥油茶,配上加了糖的糌粑聊一个下午
……
回到北京以后我把每一项体验贴好标签,再进行分类,希望能够更快更好地达到顾客的要求。
为了服务更标准化,我找来朋友跟我合资。
我们一起凑到了100万,我拿着这些钱注册了一个专门做旅行定制的小公司。
在准备好一切以后,我们的第一条线路可以在线上预定了!
大家对这种旅行方式非常感兴趣,马上过来咨询,但一听到“定制”两个字,大家都觉得好贵,没法负担。
这让我非常苦恼,第一个月没有一单成交,客户总是问着问着就消失了,甚至我还没来得及算价格。
第二个月,有两个女孩子来问我,说她们想去云南,自己懒得做攻略又不想跟团,想试一试我们的定制。
我开心坏了!
和她们聊了一下平常喜欢做的事情,发现她们都是很喜静,很文艺的女孩子。
我就给她们做了一个随时可变的行程,还能够贴近自然,最重要的是选择了一个会拍照的咖啡师带着她们感受不一样的云南。
看她们每天玩着的同时在群里喊着太棒了!
这是什么神仙地方,当地朋友好赞!
我就觉得非常开心,虽然这一单我只赚了500块,但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这时候我意识到我不能一直自己一个人奋斗,我需要有一个小团队,至少三个人,才能同时做好运营和服务。
我在望京的联合办公空间以每月4000块的价格租了一个小房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我自己继续出去体验每一个项目,开辟了广东、香港、重庆……几条不同的线路。
招来的两个小妹妹负责驻守在这儿,做好手里的工作,活跃我们旅行群的气氛。
晚上等我回到酒店,我们再语音通话复盘一天的情况。
除了做旅行定制以外,我也不想浪费在北京的资源。
赶上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组织“有趣的周末”,一起爬野长城或者在野外露营之类的。
但想象可能过于丰满,每个月的成交量并不高,再加上工资和房租等支出,每个月都是负增长,差不多要赔三万左右。
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我还必须时刻保持精气神儿,带动团队积极向上,但晚上我总是得自己喝两杯才睡得着。
手里没有什么钱了,为了继续向前发展,我决定找投资人注资。
每天忙完琐碎的小事后,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bp”——“business plan”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商业计划书”。
这是目前投融资市场上最主流的、一个关于商业构想和计划的描述性文件。
只有“bp”做到没有任何逻辑上的漏洞,我才拥有和投资人面谈的机会,更深入地阐述我的想法,所以里面的每一个字对我来说意义都特别重大。
整理好需要的全部东西,连高跟鞋都踩不稳的我参加了一些酒会,希望能够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那时候清华创业者孵化器一位负责对接投资的老师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聊完接下来的计划,约定春节后开始推进项目。
我兴致勃勃地留在北京。
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这一切。
旅游业受到重创,原来的计划都被搁置,投资人说要观望大环境,北京的房租到期,员工的工资发不出来。
我借遍了周围的朋友,但疫情之下大家能拿出来的现金也有限,只能告诉员工们再等等,我一定尽快想办法把工资发给大家,看着各种花呗、借呗的账单,接近二十万的欠款,我在北京好像没法挺下去了。
收拾好这些年的行李,我回老家住了半个月。
找家里人帮忙补了两个最急的窟窿,告诉员工我们再挺最后三个月,如果疫情还没有任何起色,我打算放弃了,人还是得面对现实。
随着时间向前,我发现南方各城市已经陆续恢复基本生活了,想到我们的客户也是南方人居多。
我决定趁最后这段时间,到上海试一试。
自己一个人一个行李箱来到了上海,租了一个稍大一点儿的房子,先把客厅当作临时办公室。告诉员工们,愿意来上海的话,我们再一起奋斗。
有了这些必要的准备,除了我自己,远在北京和深圳的朋友也在帮忙找投资,大家都不想看到我们这几年的心血就这样消失了。
通过清华创业者孵化器的老师介绍,我见到了对我们感兴趣的大佬,经过几次讨论研究和方案阐述,我用我的信心征服了她,她给我们投资了500万。
我们能继续“做梦”了!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我放下了自己原来一直端着的架子,努力先把自己“推销出去”。
我在各个平台都注册了个人账号,分享自己多年来的旅行经历和踩过的坑,再开通视频号,去新地方旅行或者做调研的时候,也抽时间录视频、剪辑,再开直播给大家看新鲜的东西……
除了努力打造个人ip以外,我们相继推出了各种新奇的活动,适合短期的周末游、随心旅行卡、旅行盲盒,通过朋友介绍我们给100个人的团队做了团建,还开发了定制以外的固定路线特色小团……
看着公司的账户500、1000的增长,现在每个月能有10-20万左右的收入,我还清了所有的债,也终于能放心地给自己发工资了!
公司现在看确实是稳定下来了,不再有说放弃的可能,但我知道,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挑战其实一直都会存在。
马斯克曾在一篇访谈中提到:“创业就像嚼着玻璃,凝视深渊。”
我认为不管未来走势如何,都得一直保持乐观,因为悲观没什么用,不如趁如意的时候多提升自己,争取能冷静面对所有困难。
我记得当时心里那个最初的梦想: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品牌,做一个除了旅行以外,还是一个更有人情味,更懂客户心情的平台。有梦就前行,想到就努力,做一个长期主义的行动派没什么不好。
很多人问我作为一个创业者,赚到钱的正确姿势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如果是我的话,我想这几条是最关键的: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所以创业之前你要做好失败的准备,一件事做到什么地步要及时止损,失败了不要抱怨、更不能颓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让你更有持续下去的动力;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很多时候你觉得再也熬不下去了,忍一忍坚持下可能就会海阔天空,一句话不要轻言放弃。
一直以来,就有个想法,讲述身边普通人的职场、创业故事,他们可能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没有腰缠万贯,甚至还在努力为生活,为房子打拼,但是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故事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故事里一定有悲伤,有温度,有力量,有触动你的某些东西,小人物,也有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