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分享」形意拳筑基—三体式 -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形意拳筑基三体式又叫“三才式”,即天地人三才;也是桩功和形意拳所有变化的开始,所谓“万变不离三体式”就是这个道理。

两手相抱,头往上顶,开步先进左腿。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大指要与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总要四平为度。

「武学分享」形意拳筑基—三体式

右手拉到小腹肚脐下,大指根里陷坑,紧靠小腹。左足与左手要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左、右手五指俱张开,不可并拢,左手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圆形。

两眼看左手食指梢。两肩根松开均齐抽劲,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是肩与胯合也。两肘往下垂劲,不可显露,后肘里曲,不可有死弯,要圆满如半月形。两膝往里扣劲,不可显露,是肘与膝合也。

两足后跟均向外扭劲,不可显露,并与两手之互拉相应,是手与足合。此之谓外三合。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

心气稳定,则心与意合。意要专凝,则意与气合。气要随身体之形式自然流行,不可有心御气,则气与力合。

如此,则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谓六合。实则内外相合。亦即阴阳相合,三体之内劲因此而生。

形意拳万法出自三体式,老一辈讲,三体式不仅是技击的基本架式,更是衍生出各种拳法动作的基础,还是行气走气,练通周天的不二法门。三体式在形成拳术基本框架、调整功态、贯通百节、体会劲力等方面都在极大的好处。所以它绝对是形意拳的基础。

三体式练法

两脚并拢,立正。两手向身体两侧伸开,由外向内画弧,至头顶曲臂向体前下落,内含按劲,两腿随按变屈,直按至小腹处。这个动作的同时,身体微向左转,面向体左45度方向 ,翻腕,变拳,拳心向上,向两肋处猛收。这算是第一动。

右手曲臂小臂内侧贴体前向上钻起,钻至下颏处左拳也跟上向上钻,拳头跟在右肘内上侧 ,拳心向上。两臂开始一同向处钻,右臂边钻边由内向外拧转,拧至拳心向上。钻至鼻前一尺远时,右臂停而左臂不停,在右小臂上面紧摩右小臂内面向前向上钻顶,同时右脚蹬地,左腿向前趟出(立正时的左45度方向),至一步远以脚掌为力点踩落地。两腿始终保持弯屈状态。重心在两脚掌连线的前七后三处(这样人体重心正好是前三后七)。

脚向前趟的时候,左拳继续前上顶钻,两拳相交时骤然发力(也可不发力),变掌向前向下劈出,掌心向下。同时右手变掌,掌心向下向回猛拉,停靠在脐下丹田处。定住这个大形不动,就是三体式。

下面再细讲三体式的站法要求和劲力的求得:

三体式的要领一大堆,网上有的是解说,这里就不重复了。只把几个关键部位的细节再解释一下。

三体式站好了,下面开始调节身体各部分的姿势。从上向下:

头:头要上领。这里是领而不是顶,领是带起全身,顶只是局部作用。头领的关键在在脖子,脖子在竖直的同时要有挺劲,就是俗话的的“梗”起来。这一梗下颏自然内收,而颈椎的弯也自然填平,保证了脊柱的竖直。而且这一梗,颈部肌肉相应紧起来,压力加大, 增加了颈动脉的压强,使脑供血充足,易使人有神清气爽的感觉。练气功气走周天时要过三关,过玉枕关时也要求头领颈竖,我猜也是这个道理。

臀:臀要向下坐。好多拳家要求臀宜内敛,但笔者体会,过份内敛会千成向内向前的上翻动作,而这样是坐不下去的。所以只要臀不外翘就算正确。臀向下坐,头向上领,命门后凸,形成身体脊柱弯曲处填平且对拉拔长(关于脊柱在拳术中的作用请参看常书范的脊骨论),这对于形成以脊柱为主发力源的形意拳模式非常有好处。

三害者何?一曰努气;二曰拙力;三曰腆胸提腹。

九要者何?一要塌;二要扣;三要提;四要顶;五要裹;六要松;七要垂;八要缩;九要起躜落翻分明。

塌者,腰往下塌劲,尾闾上提,督脉之理。扣者,开胸顺气,阴气下降,任脉之理也。

提者,谷道内提也。

顶者,舌顶上腭、头顶、手顶是也。

裹者,两肘往里裹劲,如两手心朝上托物,必得往里裹劲也。

松者,松开两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

垂者,两手往外翻之时,两肘及力往下垂劲也。

缩者,两肩与胯里根,极力往回缩劲也。起钻落翻者,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起钻是穿,落翻是打,起亦打,落亦打 打起落,如机轮之循环无间也。

学拳者以此为模,站时后腿可稍后坐,可参照早年三体式照片,也可以此为准。具体细节可参照本论坛前面我所写《形意拳总纲注释》。有一点要说明是:站好后,前腿膝盖与前脚后脚跟基本成一垂直线,右肩与右臀和右脚跟基本成一垂直线,初学者可以找一墙为一垂直线靠之体验。但身体微微前倾,参照晚年三体式。

另外,两仪站好就是三体式,所以三体式的详细解说是在两仪学中。

三体式内中之意

三体式站好姿势后,要求不加一丝血气在其中,即心中平和。站三体式,开始是增加腿部力量,但目的是调息。道家有炼丹最初还虚筑基之功,即趺盘坐定之后,静下心来,将心意神气入于丹田之中(此既是常说的“点玄关”),万念具泯,一念独存。久之,静极,真阳萌动(即有时真阳勃起)而精生,真气萌发,然后不离不即,绵绵若存,以文火养之,这就是最初还虚筑基之功,然后才能开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步工夫。

三体式也是如此,由无极式(无思无意,无形无象)——虚无含一气(无形之横拳,动之初始之征兆)——太极式(浑圆一气形成)——两仪式(动而分为阴阳)开始,是由静到动,是心中生一气,是无极生太级,太级生两仪。

三体式姿势站好,将神气注于气海(丹田)之中,其心意如同人平地立竿将要立住之时,心气自然平稳沉静,是心与意合,是由动到静。血气不加于丹田之内,心中静极,真意则萌发,元气萌动,形成形意拳内劲之萌芽,这是由静而后动,是人的先天元气真意萌动,这便是形意拳最初还虚筑基之功,形意拳的基础,五行十二形演练之起点,形意拳意的本义。

所以拳术这种内动,叫做先天之真意;而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叫做后天之形。以后天之形按照规矩形容内中先天之意(即外有后天之形内有先天之意),自最初还虚开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以至达到神化之功,这便是形意拳练习之道。

其拳术最初积蓄之真意和气,以至精气满足中和,中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相,这就叫形意拳内劲,内家拳术之名即此理。

「武学分享」形意拳筑基—三体式

孙禄堂当年教学生时,十分严格要求站好三体式,要求初学者先站一百天三体式,以求最初还虚之功,因拳中之内劲,最初练习者不知其所以然,为使学习者免入歧途,所以三体式是形意拳入门之总机关,也是历代名家教拳的基本要求。

有关三体式内意,可读孙禄堂《拳意述真》,书中也有详细论述。

三体式站好有一点要注意,一些人站三体式,太过于追求单重,其实孙老先生早就说过,单重,不是一足吃力一足可悬起,是前足可虚可实,着重在于后足。太过于追求单重,则失去上下如一,内外如一,外三合的手与足合,是前手与后足合,后手与前足合,即是后足登劲,劲立刻就能反应在前手。

三体式要求全身是一个劲,过分单重,力断在胯部,或力是向上,所以这样站三体式后再打劈拳等,往往一蹿一蹿的,劲就是到不了手上,形不成整劲,打出的拳十分难看。老先生为什么说站双重三体式也能站出打人的敌将的武艺,那是双重三体式,足的力量一开始站三体式就到了前手。

如果站单重三体式不注意到这一点,恐怕站上三年也不明白为什么力不上身形不成整劲。特别是网上这种三体式的照片还不少。

请大家仔细研究孙老先生的三体式新老照片,早年的和晚年的后腿角度几乎一样,只不过一个三七劲,一个四六劲。另外请大家注意,就是这个角度正是蹬住劲的时候,低了,劲上不了身,劲滞在大腿上,高了,劲没了,失去站桩增加腿部力量和消息全凭后脚蹬的意义,所以提醒大家注意。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大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