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哥您好,作为年轻人,处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想请教一下,在经验有限的情况下,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呢?
初入社会,对很多东西都有新鲜感,总觉得做什么都是一种锻炼,但这也导致了试错成本越来越高。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事物也在不断变化。自己今天制定的目标,可能明天就不适合了。比如曾经想创业或想在民企打拼,而如今的经济环境,优化浪潮此起彼伏,失败的概率很高。不是自己悲观,而是客观情况如此,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看到过一则新闻,今年毕业生就业率很低,用人单位也在不断提高门槛。随着学历贬值,未来可能还会越来越「卷」。难道留给我们的机会只有考公和国企了吗?对多数普通人而言,哪一条才是真正的出路?
因为以前看辉哥的文章,受到过很多启发,也加深了个人的思考,所以想来咨询下,对普通人来说,如何找到个人的目标并判断它是适合自己的,小到工作,大到人生,我们该怎样提高认知,减少决策失误的概率?谢谢!
如果没有意外,从大学毕业走向社会起,到真正能退休为止,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应该有差不多4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再考虑人口预期寿命的持续增加和日益临近的老龄化,预计退休年龄还有推后的趋势。因此,关于职业的选择,最好能站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来思考,比如20-40年,而不是5-10年。
40年是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回想一下中国过去40年所发生的变化,用天翻地覆来讲一点也不夸张。比如最近看到一个很流行的短视频,是1998年的纪录片。回看当时的视频,从城市面貌到每个人的衣着神态,和今天相比都有非常大的差异。差异如此之大,以至于让我们忘记一个事实:1998年距今也不过是24年的时间。
所以说,今天如果看到一些问题,遭遇一些困惑,完全不必把它当成未来20-40年的常态。更无须用今天看到的现状来决定自己长期的职业选择。这样做选择,用不了10年,就有很大的概率后悔。而后悔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避之唯恐不及的。
如果自己的确无法预测未来20-40年的社会发展状态,不如多问一下自己的内心。相比于外界,这更是一个容易把握的关键因素。可以问问自己:
自己内心的小火苗到底是什么?
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为什么喜欢?
自己觉得什么样的事情有价值,值得长期付出时间?
自己觉得什么样的事情有门槛,能持续提升技能,增加价值?
…
这样的问题可以持续问下去,直到无法继续增加这个问题清单。哪怕一开始没有清晰的答案,仅仅是发问的过程就很有意义。这样做能帮我们梳理自己的内心,继而逐渐明确自己的人生走向。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在择业问题上,第一不要目光短浅,第二不要有从众心理。关注长期趋势,关注自己内心的热情,会让我们在职场越走越顺。